- 手机:
- 15883880963
- 电话:
- 邮箱:
- 地址:
- 德阳市旌阳区岷江西路一段(体育馆南门)
11月18日,由中国职业教育创新联盟主办,德阳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四届中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大会暨“一带一路”与职业教育国际峰会在德阳召开。
本次峰会主题为“新时代、新动能、新路径”。来自国内和巴基斯坦、泰国、老挝、马来西亚、爱尔兰等国家的70多位教育官员、职业教育专家,以及来自四川、甘肃、江苏、浙江、湖南等地的十几个省市近百所职业院校,全国有关社会团体和组织、行业企业、研究机构、职业教育相关企业、中国职业教育创新联盟会员等400余人共襄盛会。
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向大会发来贺信:伴随着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步伐,国际合作日益深化,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也将成为必然,技术技能型人才也将大有可为,“一带一路”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迈向国际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。
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“优先发展教育事业,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,深化产教融合,校企合作”。并提出要“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,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”,这也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。会上,参会嘉宾也围绕职业教育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密切联系、职业教育国际合作、人才培养、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。
峰会期间,中国职业教育创新联盟向巴基斯坦院校捐赠了价值7500万人民币的“互联网+职业教育”云平台,用于帮助巴基斯坦完善互联网专业的职业教育体系。同时巴基斯坦NLC学校、爱尔兰ICDL基金会等分别与国内院校、德阳教育主管机构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,共同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创新发展。
据悉,中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大会已成功举办四届,联盟不断发挥自身优势,为中高职院校、用人单位搭建全国性的职业教育服务平台,为促进中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、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、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探索了新的思路。中国职业教育创新联盟希望以此次大会为契机,抓住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机遇。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,开创职业教育的新未来。
业界“大咖”共商职教发展
国家“一带一路”战略的提出对沿线中亚、东南亚、中东欧及非洲50多个国家的企业提出了新的人才需求。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、师资培养等方面如何调整来实现并匹配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级地区对人才的新需求?如何发挥我国职业教育资源优势,怎样输出我国优质资源?“一带一路”企业与职业院校如何深化产教融合?在此次峰会上,与会的教育界人士各抒己见。
要实现“走出去”职教要构建“共同体”
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胜:
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,很多国家技能型劳动力和技术技能人才极度缺乏,在一定意义上,教育落后是造成这些国家经济发展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。而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很高的依存度,首先可以建立一个“输血”共同体,直接给国外企业输送他们所需要的技术人才,帮助其实现产业结构转型。其次是建构职教产业发展共同体,通过合作办学为所在国培训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,帮助所在国经济发展。最后是职教产业文化共同体,通过政府主导,实现行业产业与职业教育融合。
大力发展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
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、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查建中:
“学生求职、企业求才”跟国家人力资源建设,都指向了职场的需求,所以必须大力发展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。满足企业人才的需要、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、国家建立人力资源战略的需要,这样的教育都属于广义专业教育范畴。专业教育层次应该包括从中职到博士生教育,专业内容应该涵盖理工农医商法等。说到底,一定要注重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。
坚持“一带一路”,就要改革教育、立足培养,建议应该成立跨部委的国家制造人力资源建设发展委员会,把工信部、工程院、科学院、人社部、教育界、产业界集中起来,建立国家人力资源资格框架,建立统一的标准对接专业教育。
“两个一百年”进程中的中国职教新路径
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刘延宁:
职业教育是二次深化发展、社会稳定的国策之一。建立职业教育园区,需要工信部、科技部乃至于教育部、人社部共同合作,形成双元制。21世纪是信息社会网络时代,已不再是单打独斗就能成功的时代,而是1+1大于2的合作互利共赢时代,职业教育才是21世纪明星工程之一,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合作才是不可替代的。
着重培养人征服未来的能力
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、北大中国职业研究所所长陈宇:
我们面临的是生产力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,这种改变带来的是职业的变化和劳动的变化,这也就意味着需要培养未来的人才。
未来的教育应该实现从把人培养成机器到把人培养成人的转变,着重培养人征服未来的能力,教育也将从传授知识和技能,转变为拓展视野、传授方法,而未来时代,数码思维将成为人的核心能力。